18602055150

中国新能源汽车四大问题解析

发布时间:2021-11-15 15:38:44 阅读 604

近年来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,政策稳步推进。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.4万辆,销量77.7万辆,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。

新能源汽车也正在成为公众密切关注的新事物。新能源汽车究竟是否环保?使用是否便利安全?政策扶持是否持续?产业发展是否有潜力?小编将为您一一解答。

1、污染转移还是排放趋零

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?从新能源汽车诞生之日起,这一争论从未停止。

有人认为,新能源汽车只是把城市尾气污染转移到电厂周边,同时电池回收困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。就在2年前,新加坡政府以不环保为由给一位特斯拉(美国著名纯电动车品牌)车主开了一张“排放超标”的罚单。在中国,也曾有知名汽车企业宣称“电动汽车并不节能环保”。

那么,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?

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,一方面得力于新能源技术革新升级,另一方面是环境倒逼的结果。

据陈清泰介绍,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、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三种类型,其中,国家鼓励纯电动或者插电式的发展,这其中既有节能环保的考虑,也有对能源安全的考量。

目前,中国电力来源中,清洁能力发电占到1/3,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升级,未来清洁能源发电将越来越多。

同时,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,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创新,重点是电池回收研究。比如,比亚迪利用储能技术,将市场上回收来的电池在储能电站实现再利用,当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结束后,电池中的锂、钴、镍等金属均可再次化学回收再利用;中国铁塔公司与16家企业达成合作,通过回收车用电池来替代铅酸电池,对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。

2、充电服务能否配套兼容

价格是否实惠、使用是否方便、驾驶是否安全,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。

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全国已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26.57万副,其中纯电动汽车18.95万副,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汽车7.62万副。

新能源专用号牌反映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管理日趋科学规范,同时,新能源汽车配套体系建设也在日益跟进。近两年来,中国充电设施快速发展。截至去年10月底,全国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9.5万个,同比增长了82%。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已建立了城市级的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。国家电网、普天新能源、特来电、万邦等企业也建立了企业级的平台。

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铺开,但仍存在基础不牢固、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。车桩充电接口不兼容的情况普遍存在,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低,充电接口安全标志有待提升,充电信息和支付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仍然存在。

电池性能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。

3、补贴退坡企业如何发展

刚刚过去的2017年,新能源汽车堪称国内市场一大亮点,行业增长持续保持良好态势:全年产量79.4万辆,销量77.7万辆,产销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,比亚迪、北汽等知名车企均有不俗成绩。

光鲜亮丽的销售数据背后,少不了许多车企的担心: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退坡牵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神经。自2010年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来,补贴额度逐年下降,享受补贴的车辆标准逐年提高,政府对汽车企业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断降低。政策补贴只是为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提供生长空间和争取时间,随着市场的发展,政府应该适时退出干预。

政策转变将如何影响这个势头正猛的产业?人们欣喜地看到,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并没有改变,中国汽车企业的信心没有减退,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依然满怀期待。

业内人士认为,电池成本高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,预计到2025年左右,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可以达到和燃油汽车相当的地步。

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。数据显示,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实力明显增强。骨干整车企业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,新能源整车、动力电池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%以上,高于行业世界平均水平。

4、换道先行可否塑造中国品牌

发展新能源汽车,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。在海外,来自中国的绿色科技同样受人关注。

智能化已经被众多国家和汽车企业认定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。在刚刚结束的底特律车展上,智能化成为全球汽车企业集中展示的重点。全球汽车产业正在步入以电动化、智能化为主的转型升级时代,中国将不断完善政策,加快推动智能汽车发展。

新能源和智能化是业界公认的汽车产业发展方向,到2020年,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迎来高峰;2025年,智能化汽车将落地应用。未来的汽车将解决好高效、安全、环保这三个问题。

 

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新能源汽车专业的资讯,可点击:http://www.gdzhongcai.com/